轉型天生就難以捉摸
轉型不容易被察覺,也不容易被駕馭,尤其是當人們最初並未預期會有這些轉型發生,且轉型的速度非常的快。轉型藉由挑戰約定成俗的觀點和既得利益,注入一股不規則且有時無法事先預測的強大動力。
- 全球國際收支失衡與開發中的國家
開發中的國家國際準備除了由赤字轉正向盈餘另一個異常的層面是。在盈餘增加的同時
經濟與進口同步成長,而非下降。這和開發中的國家過去的狀況完全相反。而美國達到的赤字一度高達全球儲蓄金額的90%。開發中的國家願意以低廉的代價支應這赤字。更導致新興
經濟體成為美國債權人。
貧國掌控富國資產。他資金的配制影響全情市場,從債卷的定價、特定公司的評價、外匯匯率的波動,目前都可以清楚的感受到。
開發中的國家從債務人轉變成債權人;體制的轉變也改變投資人眼中對這些國家再世界經濟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在某些國家,資本帳戶流入大量的資金(包括投資組合的資金與外國直
接投資),更加速國際準備的累積動能。
開發中的國家從原本過去全球金融體系動盪的威脅(1980 拉丁美洲生落的十年、
1994-1995 墨西哥_龍舌蘭危機、1997-1998 亞洲金融危機、1998俄羅斯風暴) 變成現階段
全球安定的源頭之一。
2007年夏天全球金融的動盪,更凸顯新興經濟體在國際地位的改變。除了超強的復原能力
。有些新興市場更是扮關鍵角色。出面捍衛西方某些代表性金融機構。
- 利率謎題
儘管存款者已經願意接受較低的原始利率,卻因為將資金投資較長的時間而顯然受到懲罰。
利率謎題還有一個異常的部分: 殖利率曲線倒轉的現象,竟是在美國股票市場同步隨經濟
高度成長(且一般預期將繼續維持高度成長)而大幅上漲的時刻出現。以上這些謎團一開始被
多數投資人與政策制定者是為雜音的現象,已成全球金融體系重大轉變的訊號。
- 全球成長影響力換手
新興經濟體正形成兩種不同的長期動力,雖然面臨美國經濟趨緩,這些動力足以抵銷美國的進
口須強長期須緩之部份衝擊。
1. 內需增加抵銷美國進口需求降低
2. 外銷單位價值正在不斷提升
第三周期性因素;若要抵銷美經濟成長降低的衝擊,絕大多數新興經濟體都有能力轉為【凱因斯學派】(中國應該已實行一段時間)(意即資產負債表都非常穩健)
中國近年來內需的增加外部需求對其成長的影響力降低,政策將逐漸從支持生產者的立場轉變
為支持消費者。這現象更有助於尤其是美國保護主義的壓力。(美國一直試圖為中國貼上貨幣操
縱者的標籤)
- 未來區域主義砲口一致的發展方向
1. 開發中國家逐漸成為全球重要永續來源
2.經濟成長影響力換手,降低全球對美國 經濟體成長改變的敏感程度
3.新星際競體個別成員地位洗牌and新興國家更重視內需。
4.新興經濟體互動增加尤其是亞洲
- 世界貿易動力的轉變
新興是經濟體的成長策略讓他占世界貿易的比重大幅上升(圖4.2),附加價值也開始提升。
大規模賣方融資關西 (圖4.3)
1. 美國消費者向亞洲購買商務與勞務(如通用汽車),向石油出口國購買能源產品。
2.購買金額超過汽車買主收入,美消費者透過舉債方式籌資金,以資富購買金額。而這舉債
是透過房屋淨值貸款進行融資。或房貸二胎貸款。
3.華爾街將新增的抵押負債重新包裝後,賣給亞洲和石油出口國家,這些國家也樂於購買。
因為這樣可以把盈餘置放在流動性與成熟度最高的金融市場---美國
- 保護主義的威脅
全球經濟成長動力的換手,促使保護主義貿易立法的威脅變得越來越明顯。有其是美國。
以中國石油公司---海洋石油公司(中國政府握有多數股權) 以180億收購郵諾科公司(Unolcal,擁有
美國76加油站)。這收購案引發一波政治抗議包括美國兩院欲提案阻止。結國中國海洋石油撤回
他的收購案。
影響: 阻止其他國家持有本國資產為目標。這種活動構成一個經濟上的政策錯誤,干擾全球經濟
平順調整的步調。這也倒致主權基金所掌握的薪資金介入協助降低風險的能力與意願受的侵蝕。
結果: 工業國家的威脅讓主權基金停止正在進行的分散投資。倒致資本市場異相(左厚尾)發生機
率再度提高。倒致明斯基時刻帶度降臨。一連金融串流動性突然停擺。
此威協也可能促使主權基金過度依賴第三方投資公司。有些投 資公司透明度不高,而且
可能無法有效因應這麼龐大的資金規模。最終處使全球市場週期性動盪更頻繁。
共同責任
美國降低消費,讓龐大內外失衡可以停止並反轉;歐洲和日本實施可以協助提升經濟成長力與
生產力的結構性改革;亞洲和石油出口國提振內需並抑制大量資金流入造成惡性通膨。
全球失衡情況將紓緩,金融不穩動性降低。
中國對石油消費
1980 : 190 萬桶(占全球1.1%)
2000 : 470 萬桶
2006: 710 萬桶(占全球3.1%)
預估2030 1650萬桶(占全球14.2%)
印度也會達到5.6%
新興經濟體將首度超越目前的工業國家。相較1980 年開發中國家只占工業國家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