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親子之間的的談判---有孩子的必看!!



今年元宵節兒子媽媽一起搓的湯圓

什麼是談判?一般書籍教我們的所謂的談判就是赤裸裸的權力遊戲。其實不也不完全如此。
為何要談判?其實我們只是想【爭取更多】

※當禁止我家小朋友飯前喝飲料時,我家小朋友會楚楚可憐的看著你然後跟你撒嬌的說:拜託巴B一口就好。這就是談判最終的目的【爭取更多】
小孩不只專注於自己的目標,也專注於對方的目標。於是我認為喝一口飲料不會導致吃不下飯。我通常會答應他。
    其實談判常常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如果你能發現他。在善用技巧去談判。我們就可以順利的爭取到更多。
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
孩子是你付出所有愛得結晶,當還沒離開且天天跟你在一起時真是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很多父母錯過了這時期去好好瞭解孩子心中的想法。其實是很可惜的。
首先:孩子還沒長大離家之以前,都很清楚自己的權利比成人還少。一切食衣住行都要靠父母,這讓他們缺乏安全感
    所以讓孩子覺得他們有較多的權力和安全感,他們會願意為此放棄很多東西。
※很多父母為了展現自己的權利,常常在如買衣服、鞋子、玩具、或升學上都沒有給孩子選擇權。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用威脅的手段,這樣會造就小孩缺乏安全感。其實威脅是無用的,只會讓孩子想要迴避。
第二:孩子比大人更長訴諸哭鬧和發脾氣,因為他們的溝通技巧比較不純熟
除了利用哭鬧獲得更多外。因為無法獲得滿足、無法讓人瞭解他們的想法因而無奈哭泣是比較接近他們心中的想法。建議給他們更多權利、更多掌控感,動之以情,讓他們獲得滿足,瞭解他們想說什麼。
第三:孩子在生活中就是一心想追求更多。為了想多得到一些喜歡的東西而談判:多點冰淇淋、為多玩一些晚一點睡、多看卡通。為了這些通常願意拿別的東西來交換。我們就可趁此機會教育。
確立我們的教養目標
由於一般家長平日忙於工作,對於教養通常目標都偏短期:做功課、別搗蛋、整理房間、快吃飯。我們發現常常無法達到我們的要目標。天天在叮嚀功課寫完了沒,有的父母為求立竿見影就用體罰或沒收玩具的。其實我們只是沒有好好規劃孩子跟我們之間都同意的方式。可以約定放學後先寫完功課,再玩玩具。讓孩子保留玩玩具的權力並建立親子之間互信的關係。會比軍事化教育般的懲罰好上一萬倍。
※假設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孩子成為談判高手讓他長大後遇到任何想要的都因此能得到更多~那我們就來隨時隨地好好來磨練孩子的談判技巧吧!!
    現在我們知道目標為何,再來最需要瞭解的是【孩子腦中的想法】,否則我們會不知道如何開始。對孩子提問題,別自認為是孩子肚子裡的蛔蟲!!
    在權力不平衡下,會讓人想要施展個人的權力,單方面決定結果。但是那樣效果往往很短暫,因為根本原因沒有明確表、達解和處理。換句話說,我們不僅要瞭解孩子的看法,也要肯定他們。
    誠實和孩子溝通他們腦中的想法。他們也許無法充分表達自己,但是孩子的觀察力都是很敏銳的。

溝通之前,先聆聽
    如果你在跟你同事說話,對方心不在焉。你會如何?我們常常當孩子跟我們說話時,繼續做我們的是情,不給回應,甚至不轉頭看他,那種感覺是一種羞辱。更重要得是,如果你這樣等於是訓練孩子也用相同方式對待你。如果你納悶孩子為何不聽你說話,想想自己是否認真聆聽他們說話。
    英國威爾斯有一向研究。孩子即使還小,獲得父母聆聽和瞭解時,會變的更有自信、更能獨立思考,從而培養社交和決策能力。
    如果你竭盡所能聆聽孩子,但死小孩還是不理你,怎麼辦?【好言】提醒他你為他們做了什麼。

給孩子決策權
※徵詢孩子的意見,盡可能讓孩子參與你決策。這種方式解決了他們內心的沒有權力不安。這樣可以鼓勵他們更信任你,覺得自己有更多的關愛。

John 案例:John 每次較女兒刷牙時都僵持很久。後來買牙刷跟牙膏的時候讓女兒選且答應他刷完牙說故事給他聽。John說:〔這效果就好像按開關一下,他馬上答應刷牙。我給他一些掌控權,他覺得自己有了權力,願意達成目標。〕
他們不必放棄什麼而是各自貢獻一些東西。

    叫【小孩閉嘴乖乖聽話】是在傳達一種很糟糕的訊息,這是在貶低孩子,等於說孩子的觀點不重要。這會導致他們不願意聆聽,想反抗。
    研究顯示,自己做較多決定的孩子較容易自動自發,有創意,健康,聰明,更有自信。
    在家裡獲得比較多權力的孩子,進入青春期獲得更多權力後,比較不會不理父母。許多家長遭遇到青春旗兒女問題,其實是因為以前的談判技巧不當所致。研究顯示,孩子13歲時,來自高壓掌控家庭背景的孩子,通常已經準備好要擺脫父母,在同齊間獲得更多成就感,家人因此變得比較不重要。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跟孩子交換評價不相等得東西
只要我們瞭解孩子需要什麼、喜歡什麼。掌握這樣的關鍵,孩子都會很願意跟你協商。當然我們要達到我們的目的通常還需要循序漸進、甚至要做角色互換讓我們更能注意到孩子的感受。
Jan 案例:某個寒冷的冬天出遊兒子在某個水池裡的浮石上跳來跳去玩耍。媽媽擔心他掉到水池衣服濕掉又很冷容易感冒。於是不停的狂罵狂念。但是兒子就是叫不回來。事後我跟兒子討論這件事情兒子說:除了貪玩外,他也想證明自己不會掉入水池。孩子想要的都很單純貪玩+想要有成就感。你越罵他他越想證明給你看。其實立刻帶他去買顆轉蛋或糖果然後好言告訴他我們是為了他著想怕他受傷。應該會比不停的咒罵效果來的好。

    在批評孩子前,先讓孩子知道你是出於關愛。這非常重要!!!!

給孩子獎勵
這是大多數孩子都很喜愛的。我試過在家中劃分兒子房間以外的打掃區域。沒獎勵沒人幹,有獎勵時都非常踴躍。這點必須好好利用。
    當孩子得到獎勵,就會覺得自己受到重視。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安全感來自父母的關愛。有許多父母不關愛小孩,甚至愛用威脅的方式,因此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自信與父母間的信任。
    有個我非常想建立的方式就是在用餐的時候不要老是看電視。利用晚餐時間全家一起談談今天在自己身上發生的好事與壞事。這是建立親子之間溝通、聆聽、與累積信任的好方法。(老婆務必幫我阿~~別老是帶頭看卡通)
對孩子進行表述

Jan 案例:元宵節媽媽帶兒子做湯圓。煮好後兒子非常開得跑來跟我分享~結果跑太快湯圓太滑,全滑出手上的碗。看兒子難過的掉眼淚。這時我開玩笑跟他說:【又要出動強力地板自動清潔狗了嗎?(歐!狗不能吃湯圓喔!)來我們一起打掃吧。】其實大人也會掉東西,但是很多父母都會開始臭罵小孩出言損其人格。其實不公平。
    你對孩子和他人的【表述方式】,是影響他們反應的關鍵。帶他瞭解過程,讓他們一起解決問題,為他們提供細節。讓他們知道牛頓的慣性原理,這樣下次就不會將湯圓滑出碗了。
    比如孩子不愛看牙,為他們塑造一個印象:【你需認真刷牙,不然我們很快又要去看牙醫,沒人喜歡看牙醫。】

與孩子談判時,如何循序漸漸進
※讓孩子達到你希望的目標,循序漸進、動之以情很有效。
※小孩的想法是【漸進】的,當他們要求吃一些餅乾時,你不給,孩子會說拜託一片就好。小孩是天生就是利用漸進式談判的高手。孩子可以利用。我們大人何不好好利用?
Jan 案例:小時候兒子非常怕水,但是我又非常愛玩水。於是我想到在洗澡的時候跟兒子玩水,順便教他用蓮蓬頭沖水練習不會被水嗆到。再帶他去泳池玩水。就是這樣的循序漸進,最後終於可以讓兒子常常陪我去玩水。

    小孩很擅長觀察大人,但是他們比較不會站在大人的立場思考。這時不妨跟他玩角色互換遊戲。小朋友愛玩角色扮演。
    當孩子叛逆、哭鬧不理性的時候跟他玩角色扮演。你也哭鬧給他看。這樣他就會思考自己不理性哭鬧實在是不討喜。角色互換培養孩子反思考。除此之外也是給父母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的機會。
    孩子做的一切都不是衝著你來,也不是為了惹你生氣。他們只是想過自己的生活。(這對我自己感觸尤深吶!!!!)

與孩子談判時,如何運用標準
事先建立標準,包含作到的獎賞,與做不到的懲罰。
Jan 案例:在與兒子出去旅遊的時候。我建立了一個標準:一天的行程可以購買一樣紀念品。如過一開始遇到很喜歡的東西就下好離手,但是到下一家店又看到更喜歡的東西就不能在買了。通常小孩非常猴急,看到就想買。到了下一個景點又開始吵著要買紀念品的時候,搬出事先定好得標準,就可以制止小朋友隨時隨地想買紀念品的想法。甚至下一次他會學得忍著購買慾並說服自己要自己多看幾家在下手買。這樣花錢就很值得,小孩也建立機會成本觀念。
情緒越多,聆聽越少,越無法達到我們想要的目標與利益。當發生衝突時拿出標準,可以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以命令與吼罵來達成目標。
懂得談判,就不需要體罰
    家長占著體型和資源的優勢,打壓無法保護自己的小孩。這不是霸凌嗎?
    孩子在家裡被霸凌慣了未來在學校就會容易霸凌別人(前提這也要長得夠壯)孩子長大也容易有婚姻暴力。
    研究顯示,體罰孩子會降低孩子智商。原理很簡單:一般人暴怒的時候智商都直線下降。我們要讓孩子上學,學習而不是去發洩家中的壓力的!!

以上!!參考資料: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

Where am I?

追蹤者

網誌存檔